老子曾曰:“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;胜人者有利,自胜者强。”我想,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,我们或可再加上一句:控物者达,自控者进。
人的控物能力与自控能力是发展的重要动力。我们借助、掌握、主宰他物,无论是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,亦或是创造、使用工具,都体现了人们通过“控物”来获得技术进步,而对于人本身,一方面,我们对自我个体设立要求与限度,以道德律令、行为准则控制自身行事;另一方面,人们在群体中建立制度,形成文化,以规范社群的动态变化。这之中便培育了人类的文明,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,使“控物”与“自控”都被附上重要意义。
理论上,控物与自控似乎并无高下,看似齐头并进,但实际中控物与自控能力发展往往不能平衡。商周文明发达,礼乐井然,却苦于科技程度与生产力的低下。当下技术先进,但一系列问题层出不穷:愈发严峻的环境污染与极端气候对人们的控物本领发出质询;ChatGPT等人工智能的强大能力竟使不少人相形见绌;核能源的巨大的效益与前景背后是难以估量的风险与隐患。于是,不少人将目光投向人与物的关系,试图将问题归结于人以渺小人力妄图驾驭外物的自负,是“控物”的缺憾。
无可否认,这之中确实存在“控物”的纰漏,但我以为,背后还是由于“自控”被过少的关注了。自然本是人外之物,欣赏与协调本应为人类的态度,但出于贪婪、短视,人类突破了这层行为的限制,才落得今天的困窘局面。当人们为ChatGPT教唆他人自杀一事惊异愤怒,可曾想过,智能体依循的指令程序仍是出自于人之手。人们对技术的过度追求更多时候超越了为人的准线,故一次次突破这条准线,仅为推进技术的进步。“我们用理性造就了一片荒漠。”正如加缪的告诫,失去自控的意识而仅仅追逐对外物的掌控,只能带来文明的荒芜。
商周在历代发展中脱离了技术低下的时期,即便这二朝已不复存在,但其影响、价值仍在。可我们身处的时代,为求控物放下人性与情怀,委身将已异化为技术的奴隶,我们将何去何从?发展何以致之?奥尔特加说,没有文明,技术无法长存。这值得引起我们的警惕。
我想,应重视那份人性,应重拾那份人性,重建“自控”的准则,以哺育文明。只有在文明的滋养之下,技术的发展才有意义与持续性。“控物”方得更好的成果。由此,社会的发展方能视见光火。
“控物”者得以发达,自控者终致进步。愿重拾自控,向阳而生。
供稿:2022级美术一班盛妤涵
审核:学校办公室